

立秋后,我國大部分地區的降水會逐漸減少,空氣濕度降低,氣候變得干燥,也就是人們常說的 “秋燥”?!扒镌铩?容易導致人體出現口干舌燥、皮膚干燥、咳嗽等癥狀。此時,人們可以多吃一些潤肺生津的食物,如梨、銀耳、百合等。
立秋,二十四節氣中第13個節氣,秋季的第一個節氣;斗指西南,太陽達黃經135°,于每年公歷8月7或8日交節。立秋是陽氣漸收,陰氣漸長,由陽盛逐漸轉變為陰盛的轉折。
立秋,二十四節氣中第13個節氣,秋季的第一個節氣;斗指西南,太陽達黃經135°,于每年公歷8月7或8日交節。立秋是陽氣漸收,陰氣漸長,由陽盛逐漸轉變為陰盛的轉折。
立秋時節,暑氣雖未全然退去,“秋老虎” 仍可能盤踞幾日,但天地間的氣韻已悄然轉變。清晨推開窗,不再是盛夏那種密不透風的悶熱,風里竟藏了幾分清潤。
很早以前就有人倡導“薄衣御寒”的養生法,這既順應了自然氣候的需要,又起到了預防疾病、自我保健的作用。
立秋以后氣溫由熱轉涼,人體的消耗也逐漸減少,食欲開始增加。秋季氣候干燥,易出現口干唇焦等“秋燥癥”。
秋季為人體最適宜進補的季節。以防在冬季到來時,感染病毒或舊病復發。秋季進補應選用“防燥不膩”的平補之品。
秋天自有一股不熱不冷的溫柔,在這個季節里你能體會到最淅瀝的細雨和最輕柔的風,當然你更能感受到落葉飄灑一地,踩上去咯吱咯吱響的美與心動。
立秋后,我國許多地區開始刮偏北風,偏南風逐漸減少,北風給人們帶來了絲絲涼意。開始正式進入秋季。
由于白天日照仍很強烈,夜晚涼風刮來形成一定的晝夜溫差,空氣中的水蒸氣清晨時在室外植物上凝結成一顆顆晶瑩的露珠。
這時候的蟬,感覺到陰氣上升,太陽光已成強弩之末,一日不如一日,因而鳴叫得更加響亮、凄切。
秋日的暮色油畫般濃郁,浸在糖水罐頭里的橘色夕陽在沉沉暮靄之下,同即將來臨的黑夜邊緣交換了一個溫情的吻。
當枝頭的第一片葉子帶著夏末的余溫輕輕飄落,當清晨的風里悄悄藏起一絲涼意,我們便知曉,立秋已踏著輕盈的腳步而來。作為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三個節氣,立秋不僅是季節輪轉的刻度,更藏著古人與自然相處的智慧,在時序的更迭里,為我們鋪開一幅秋意漸濃的畫卷。
立秋,二十四節氣中第13個節氣,秋季的第一個節氣;斗指西南,太陽達黃經135°,于每年公歷8月7或8日交節。立秋是陽氣漸收,陰氣漸長,由陽盛逐漸轉變為陰盛的轉折。
立秋,二十四節氣中第13個節氣,秋季的第一個節氣;斗指西南,太陽達黃經135°,于每年公歷8月7或8日交節。立秋是陽氣漸收,陰氣漸長,由陽盛逐漸轉變為陰盛的轉折。
秋天自有一股不熱不冷的溫柔,在這個季節里你能體會到最淅瀝的細雨和最輕柔的風,當然你更能感受到落葉飄灑一地,踩上去咯吱咯吱響的美與心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