立秋,是“四立”之一,表示秋季的開始,禾谷開始成熟,收獲的季節到了?!墩f文解字》:“秋,禾谷熟也?!闭麄€自然界的變化是循序漸進的過程,立秋是陽氣漸收、陰氣漸長,由陽盛逐漸轉變為陰盛的轉折。如《管子》所說:“秋者陰氣始下,故萬物收?!?/p>
立秋,是“二十四節氣”之第十三個節氣,也是秋季的起始?!傲ⅰ?,是開始之意;“秋”,意為禾谷成熟。自然界的變化是循序漸進的過程,立秋是陽氣漸收、陰氣漸長,由陽盛逐漸轉變為陰盛的轉折。在自然界,萬物開始從繁茂成長趨向成熟。
立秋意味著降水、濕度等,處于一年中的轉折點,趨于減少或下降。從立秋開始,陽氣漸收,萬物內斂。立秋與立春、立夏、立冬并稱“四立”,也是古時“四時八節”之一。秋天是禾谷成熟、收獲的季節。立秋時,古時民間有祭祀土地神,慶祝豐收的習俗。
中國古代一些文學作品將立秋分為三候:一候涼風至;二候白露生;三候寒蟬鳴。意思是說立秋過后,刮風時人們會感覺到涼爽,此時的風已不同于夏天中的熱風;接著,大地上早晨會有霧氣產生,并且秋天感陰而鳴的寒蟬也開始鳴叫。
事實上,中國多數地方立秋至處暑這時段還是悶熱的“三伏天”,在這“三伏天”時段并無“涼風至”、“白露生”等現象。
據二十四節氣排序,立秋后還有處暑節氣,立秋期間尚未出暑。所謂”熱在三伏“,三伏天涉及小暑、大暑、立秋、處暑四個節氣,這幾個節氣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濕、悶熱的時期。立秋后天氣雖熱,在自然界陰陽之氣轉變,萬物開始從繁茂成長趨向蕭瑟成熟。
立秋與立春、立夏、立冬并稱“四立”,也是古時“四時八節”之一。立秋時,民間有祭祀土地神,慶祝豐收的習俗。在古代,民間在立秋收成之后,會挑選一個黃道吉日,祭拜感謝上蒼與祖先的庇佑,嘗試新收成的米谷,以慶祝辛勤換來的收獲。此外民間還有在“立秋”這天“貼秋膘”、“咬秋”、“啃秋”等習俗。
貼秋膘:民間流行在立秋這天以懸秤稱人,將體重與立夏時對比來檢驗肥瘦,體重減輕叫“苦夏”。那時人們對健康的評判,往往只以胖瘦做標準。瘦了當然需要“補”,補的辦法就是“貼秋膘”。
啃秋瓜:南方有“立秋啃秋瓜”的習俗,在入秋的這一天多吃西瓜,以防秋燥,久之形成習俗。民國時期出版的《首都志》記載:“立秋前一日,食西瓜,謂之啃秋?!币灿杏忧锾斓絹碇?。
「模板使用說明」
文字:摘抄百度百科/僅做占位,使用請替換
貼紙:筆格設計ID:18770、135編輯器
排版:135編輯器
圖片:來源135攝影圖ID:59782、ID:59383